索引号: 13566086/2021-03710 |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 发布机构: 宽城县铧尖乡 |
成文日期: 2021-09-29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宽城满族自治县铧尖乡沟口子金矿
水峪沟分矿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建设单位: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金矿水峪沟分矿
编制单位:**
2021年8月
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村金矿
水峪沟分矿开采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责任页
承**
批 准: (工程师)
核 定: (工程师)
校 核: (工程师)
编 写: (编制全文)
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村金矿水峪沟分矿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项 目 概 况 |
位 置 |
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村金矿水峪沟分矿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村,在县城159°方位,直距36km、运距55km处,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7′17″,北纬:40°29′32″。矿区距青龙—平泉县级公路约1.5km,其间有乡村大道相连,交通条件便利。 |
|||||||||||||||
建设内容 |
矿山生产规模为15kt/a,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服务年限为2年。采矿回采率为93%,采矿贫化率为15%。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34hm2,其中永久占地1.84hm2,临时占地0.5hm2。开采区占地为1.12hm2,办公生活区占地0.04hm2,运输道路区0.68hm2,弃渣场占地0.5hm2。占地类型为其它草地和农村道路。 |
||||||||||||||||
建设性质 |
新建 |
总投资(万元) |
68 |
||||||||||||||
土建投资(万元) |
50 |
占地面积(hm2) |
永久:1.84 |
||||||||||||||
临时:0.5 |
|||||||||||||||||
动工时间 |
2021年9月 |
完工时间 |
2022年9月 |
||||||||||||||
土石方(万m3) |
挖方 |
填方 |
借方 |
余(弃)方 |
|||||||||||||
2.22 |
2.07 |
0.15 |
|||||||||||||||
取土(石、砂)场 |
未涉及取土场 |
||||||||||||||||
弃土(石、渣)场 |
弃渣场占地0.50 hm2,建设矿洞基建产生的弃渣,大部分用于道路和工业场地填垫,剩余弃渣堆放至弃渣场。主体对部分渣坡脚采取了边坡拦挡措施,方案后续将补充设计拦挡及绿化措施;运行期间的矿石全部堆置在工业广场,然后将矿石和废石全部外卖。 |
||||||||||||||||
项目区 概况 |
涉及重点 防治区情况 |
燕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
地貌类型 |
北方土石山区 |
|||||||||||||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 |
600 |
容许土壤流失量 (t/(km2·a)) |
200 |
||||||||||||||
项目选址(线)水土保持评价 |
主体工程选址未处于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未处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实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对于处于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采用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进行治理。 |
||||||||||||||||
预测水土流失量 |
在预测时段内原地貌土壤流失量为20.32t,预测时段内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154.4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34.14t。 |
||||||||||||||||
防治责任范围(hm2) |
2.34 |
||||||||||||||||
防治 目标 |
防治目标等级 |
一级防治标准 |
|||||||||||||||
水土流失治理度(%) |
97 |
土壤流失控制比 |
1.0 |
||||||||||||||
渣土防护率(%) |
97 |
表土保护率(%) |
98 |
||||||||||||||
林草植被恢复率(%) |
97 |
林草覆盖率(%) |
26 |
||||||||||||||
水土保 持措施 |
1、开采区 工程措施:表土收集可收集面积0.8hm2,收集厚度30cm,用于后期绿化覆土; 覆土30cm,覆土面积为0.80hm2,覆土为开采区及运输道路收集的表土。 为了疏导硐口上边坡汇水,方案设计在未开挖的硐口上边缘布设浆砌石截排水沟450m。截排水沟断面为矩形,深0.3m,底宽0.3m,衬砌厚0.3m。 工业场地由弃渣填垫而成,施工单位用大块石在边坡脚实施了干砌石拦挡工程,已实施的挡墙长68m。新增挡墙长300m,挡墙断面为矩形,高0.2-0.5m,顶宽0.4m。 植物措施:方案设计运行期结束,对工业场地覆土,栽植紫穗槐进行绿化,绿化面积0.8hm2;平硐封堵后,在洞口处栽植爬山虎,对周围边坡进行绿化,绿化带640m。栽植采用穴状整地,爬山虎和紫穗槐整地规格为0.3×0.3m(穴径×坑深),整地时将坑内土在圆穴周围做成土埂,坑内填表土。爬山虎株距为0.5m,紫穗槐株行距为0.5×0.5m。 临时措施:运输道路收集的表土集中堆置在工业场区域内,用于后期绿化覆土,表土存放期间进行苫盖,苫盖面积为1000m2。 2、运输道路区 (1)工程措施:道路区收集表土30cm,堆放于工业场地一角,用于开采区运行结束后绿化覆土,收集面积6800m2,。 方案设计在运输道路修建排水边沟,布设长度为800m。排水沟断面矩形:底宽0.4m,深0.4m,衬砌厚度0.4m。 进场道路布设浆砌石挡墙520m,高度一般为0.6m,顶宽0.5m,基础埋深为1.2m。 (2)植物措施 道路绿化工程:道路两侧栽植了200株油松进行绿化美化,方案补充设计路堑边坡脚栽植爬山虎460m,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0.3×0.3m(穴径×坑深),爬山虎株距为0.5m。 3、弃渣区 工程措施 弃渣场在施工建设前收集表土壤0.50hm2,收集厚度为30cm,闭矿后覆土厚50cm,覆土土方除本区域收集外,其它来源于运输道路区收集的表土。 为了避免弃渣泄流,在渣场周围设计干砌石挡墙500m,断面为矩形,高0.6m,埋深0.5m,顶宽0.5m。 植物措施:栽植紫穗20000株。 4、办公生活区 工程措施:施工单位在办公区周围进行土地整治,面积0.01hm2。 植物措施:在办公区周围撒播草籽0.01hm2予以美化。 |
||||||||||||||||
水土保持 投资估算 (万元) |
工程措施 |
46.52 |
植物措施 |
23.58 |
|||||||||||||
临时措施 |
3.4 |
水土保持补偿费 |
3.62 |
||||||||||||||
独立费用 |
建设管理费 |
1.47 |
|||||||||||||||
水土保持监理费 |
0 |
||||||||||||||||
设计费 |
3.0 |
||||||||||||||||
总投资 |
88.04 |
||||||||||||||||
编制单位 |
建设单位 |
宽城满族自治县华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
法人代表及电话 |
法人代表及电话 |
||||||||||||||||
地 址 |
地 址 |
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村 |
|||||||||||||||
邮 编 |
邮 编 |
067600 |
|||||||||||||||
联系人及电话 |
联系人及电话 |
||||||||||||||||
传真 |
传真 |
||||||||||||||||
电子邮箱 |
电子邮箱 |
附件:
1、项目位置: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村金矿水峪沟分矿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村,在县城159°方位,直距36km、运距55km处,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7′17″,北纬:40°29′32″。(见交通位置图)。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在现代社会中,黄金作为硬通货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金储备是国家信用的象征。此外,它还广泛用于制作首饰,装点、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在工业领域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用途。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动荡,促使各国黄金储备量增大;而新兴市场国家对于饰金的需求增长十分迅速,特别是以中国、印度、中东各国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对于饰金的消费十分旺盛,已成为拉动全球黄金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预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黄金产量不会大幅提高,所以黄金需求缺口仍然存在。
3、基本情况
矿业权设置情况:2003年8月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村金矿水峪沟分矿正式登记并开采,属集体企业。
2009年3月依法延续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壹年零陆个月,自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生产规模0.05万吨/年,经济类型:集体企业。
2006年12月以前矿山在Au2-1矿体200线露天和平硐PD01进行了部分回采,2007年以后在PD02平硐掘进95m,PD02平硐以上到100线已采空。PD06进行探矿工程,尚未进行回采。Au2-2号矿体探矿工程PD05至411水平中段, Au1-1号矿体探矿工程PD06至463水平中段,尚未进行回采。
储量核实情况:
根据石家庄天圆矿山勘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8月编制的《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村金矿水峪沟分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2014年7月底,探明保有资源量(122b+333)矿石量28.12kt,设计利用资源量(122b+333)28.12kt,其中:(122b)矿石量14.1kt,(333)矿石量14.02kt,详见下表。
设计利用资源储量表
矿体 编号 |
资源类别 |
保有资源量(kt) |
设计损失(kt) |
利用资源量(kt) |
Au1 |
122b |
4.23 |
0 |
4.23 |
333 |
8.6 |
0 |
8.6 |
|
122b +333 |
12.83 |
0 |
12.83 |
|
Au2 |
122b |
9.87 |
0 |
9.87 |
333 |
5.42 |
0 |
5.42 |
|
122b +333 |
15.29 |
0 |
15.29 |
|
合计 |
122b |
14.1 |
0 |
14.1 |
333 |
14.02 |
0 |
14.02 |
|
122b+333 |
28.12 |
0 |
28.12 |
建设规模:根据开发利用方案介绍,矿区内共有2条矿体,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采矿方法为削壁充填法,生产规模为15kt/a,服务年限为2年。采矿回采率为95%,采矿贫化率为15%。采矿权人为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金矿水峪沟分矿,矿山名称为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村金矿水峪沟分矿。采矿许可证号为:C1300002009034120007569。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下表。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 点 |
1954北京坐标系 3度带直角坐标 |
1980西安坐标系 3度带直角坐标 |
||
X |
Y |
X |
Y |
|
1 |
4470183 |
40378862 |
4470146 |
40378805 |
2 |
4470380 |
40379230 |
4470343 |
40379173 |
3 |
4469773 |
40379260 |
4469736 |
40379203 |
4 |
4469470 |
40378960 |
4469430 |
40378900 |
矿区面积 |
0.238km2 |
|||
开采深度 |
550m至350m |
开拓方案:
(1)Au1-1号矿体平硐开拓
Au1-1号矿体分2个中段开拓。在106勘探线以北473m标高地表设计位置,开掘平硐PD1,向西掘进约33m位置,见矿后沿矿体下盘掘进473m中段运输巷,穿过矿体后沿矿体倾向上掘回风上山及风井FJ-1透地表,形成473m中段回风系统。在106勘探线以南450m标高地表设计位置,开掘平硐PD2,向西掘进约84m位置,在矿体下盘沿矿体走向掘450m中段运输巷,在104号勘探线以北约20m处,沿矿体倾向上掘回风上山与473m中段运输巷贯通,形成450m中段回风系统。至此,Au1-1号矿体开拓系统全部形成。原平硐PD06由于位置不合理,进行封堵不予利用。
平硐、风井均布置在本矿体下盘或岩石移动范围以外。
平硐运输矿石、废石、人员、设备和材料;通风井作为出风井,兼做安全出口,通风井和矿块边路人行通风上山均设梯子间或踏步兼作安全出口。
(2)Au1-2号矿体平硐开拓
Au1-2号矿体分1个中段开拓。104号勘探线500m标高设计位置,开掘平硐PD3,向西北方向掘进约42m,沿Au1-2号矿体走向掘进500m中段运输巷道,在101号勘探线以西北北约21m处,上掘天井与原515m中段巷道贯通,在515m中段继续向北掘进至约58m处,沿矿体倾向上掘回风上山和风井FJ-2透地表,形成Au1-2号矿体回风系统。平硐PD02进行维护,作为回风巷道。平硐、风井均布置在本矿体下盘或岩石移动范围以外。
平硐运输矿石、废石、人员、设备和材料;通风井作为出风井,兼做安全出口,通风井和矿块边路人行通风上山均设梯子间或踏步兼作安全出口。
(3)Au2-1号矿体平硐开拓
Au2-1号矿体分3个中段开拓。在201号勘探线北侧450m标高设计位置,开掘平硐PD7,按设计位置和方向掘至201号勘探线以北3m处,沿矿体下盘向西南方向掘进450m中段运输巷,在约24m处沿矿体倾向上掘回风上山和风井FJ-4透地表,形成450m中段回风系统。利用原平硐PD05在设计位置上掘人行天井至420m,沿矿体下盘向东北方向掘进420m中段运输巷,并在设计位置分别上掘回风上山与450m中段运输巷道贯通,形成420m中段回风系统。在地表400m标高设计位置,开掘平硐PD8,沿勘探线方向掘进约144m,在设计位置沿矿体下盘向北掘进400m运输巷道,在矿体北侧设计位置沿矿体倾向上掘回风上山与420m中段运输巷道贯通,形成400m中段回风系统。原平硐PD01由于位置不合理不予利用进行封堵。至此,Au2-1号矿体开拓系统全部形成。平硐、风井均布置在本矿体下盘或岩石移动范围以外。平硐运输矿石、废石、人员、设备和材料;通风井作为出风井,兼做安全出口,通风井和矿块边路人行通风上山均设梯子间或踏步兼作安全出口。
(4)Au2-2号矿体平硐开拓
Au2-2号矿体分3个中段开拓。
在100号勘探线北侧500m标高地表设计位置,开掘平硐PD4,见矿后沿矿体下盘向西北方向掘进500m中段运输巷道,大约在47m设计位置,沿矿体倾向上掘回风上山和风井FJ-3透地表,形成500m中段回风系统。
在104勘探线东南侧470m标高地表设计位置,开掘平硐PD5,向西北按设计方向掘进约50m,继续向北沿矿体走向在矿体下盘掘进470m中段运输巷,在100号勘探线北约22m处沿矿体倾向上掘回风人行上山与500m中段运输巷道贯通,形成470m中段回风系统。
在102号勘探线东侧450m标高地表设计位置,开掘平硐PD6,按设计方向向西北掘进约110m处,沿矿体走向向掘进450m中段运输巷道,约在44m设计位置,沿矿体倾向上掘回风人行上山,与470m中段运输巷道贯通,形成450m中段回风系统。原平硐PD04由于位置不合理不予利用,进行封堵。
至此至此,Au2-2号矿体开拓系统全部形成。
平硐、风井均布置在本矿体下盘或岩石移动范围以外。平硐运输矿石、废石、人员、设备和材料;通风井作为出风井,兼做安全出口,通风井和矿块边路人行通风上山均设梯子间或踏步兼作安全出口。
项目组成及布局:
(1)开采区:矿山共设计平硐洞口8处,平硐设计规格为2.0m×2.0m,三心拱,;通风井的规格为2.0m,方型,边路人行通风天井的规格为2.0m×1.8m的方型,并在一侧设梯子间用作安全通道。阶段运输巷道、回风巷1228m;通风井72m,在每个井口设置节能风机1台(备用1台同型号的电机),安设在风井井口,满足矿井通风要求。硐口处占地0.32 hm2。
工业场地:每个硐口前为工业场地,工业场地由矿硐基建开挖的弃土石渣填垫而成,工业广场主要是采区采出原矿石的堆放场地和施工区域,总占地面积为0.80hm2。
(2)运输道路:至矿山的运输道路为部分原有和部分新建道路组成,道路路面结构均为土质砂石路面,开挖方式为半填半挖式,原有道路为沟口子金矿和宽城铧尖金矿的原有道路,因建设时间较早两侧植被已经恢复。需新修运输道路长1050m,路面宽4-5m,路面占地面积0.52hm2,边坡占地面积0.16hm2。新建运输道路运行期结束后作为乡村道路用,路面不进行覆土整治。道路侧缺少排水工程,方案后续将补充设计排水工程,疏导坡面及上游因降雨产生的径流。
(3)弃渣区:矿山建设矿洞产生的弃渣,除了用于填垫道路和工业场地,其余临时集中堆置在弃渣区内,总占地面积约0.5hm2。方案将补充弃渣区拦挡及绿化措施,减轻水土流失。运行期间的矿石全部堆置在工业场地,然后将开采的矿石和废石全部外卖,运行期间不设弃渣场。
(4)办公生活区:两个采区均设置了办公生活用房,用于办公住宿,建筑物占地面积约300m2,生活办公区外场地种草进行绿化,约100 m2,办公区占地面积为0.04hm2。
已经完成的水保措施: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运输道路侧栽植紫穗槐、办公区空地撒播草籽进行绿化。硐口处坡脚和易产生水土流失的道路边坡实施了干砌石挡墙工程,避免弃渣泻溜,减少了地表扰动,减轻了水土流失。
4、占地面积情况: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34hm2,其中永久占地1.84hm2,临时占地0.5hm2。开采区占地为1.12hm2,办公生活区占地0.04hm2,运输道路区0.68hm2,弃渣场占地0.5hm2。占地类型为其它草地和农村道路。施工工序为场地平整、开挖基础、建筑房屋,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施工建设期。项目占地情况见下表 。
占地情况表 单位: hm2
项 目 |
占地性质 |
占地类型 |
||||
永久占地 |
临时占地 |
合 计 |
其它草地 |
农村道路 |
||
开采区 |
硐口区 |
0.32 |
0.32 |
0.32 |
||
工业场地 |
0.80 |
0.80 |
0.80 |
|||
小 计 |
1.12 |
1.12 |
1.12 |
|||
办公生活区 |
建构筑物区 |
0.03 |
0.03 |
0.03 |
||
绿地区 |
0.01 |
0.01 |
0.01 |
|||
小 计 |
0.04 |
0.04 |
0.04 |
|||
运输道路区 |
0.68 |
0.68 |
0.68 |
|||
弃渣区 |
0.5 |
0.5 |
0.5 |
|||
合 计 |
1.84 |
0.5 |
2.34 |
1.66 |
0.68 |
5、土石方量:施工建设期土石方量总量4.29万m3,其中挖方2.22万m3,填方2.07万m3,弃方0.15万m3堆置弃渣区内(土石方流向表见表2)。
表2 土石方流向图 万m3
项 目 |
挖 方 |
填 方 |
调入方 |
调出方 |
弃方 |
|||
数 量 |
来 源 |
数 量 |
去 向 |
数 量 |
去 向 |
|||
开采区 |
1.90 |
1.61 |
0.14 |
运输道路区 |
0.15 |
弃渣区 |
||
办公生活区 |
0.05 |
0.05 |
||||||
运输道路区 |
0.27 |
0.41 |
0.14 |
开采区 |
||||
小 计 |
2.22 |
2.07 |
0.14 |
0.14 |
0.15 |
6、建设期及设计水平年:建设期计划2021年9月开工建设,2022年9月完工,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完工的后一年,即2023年;本项目现阶段为初步设计阶段,为补报项目。
1、自然环境概况
矿区地处燕山山脉北缘,地貌形态属中低山区,本区处于马兰峪复背斜北部,受古老基底构造格局的制约,产生一系列走向近东西的断裂构造,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北,以逆断层为主,主要分布在中元古界地层及与太古界地层接触处。岩石主要有麻粒岩、片麻岩及浅粒岩等。地层中蕴藏着丰富变质铁矿、金矿及多金属矿脉。区域地壳稳定,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4s,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建设。
项目区所在区域属冀北山地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大的地貌类型为低山区和山谷地;微地貌类型有山间凹地、山前坡地、河滩地等。原地貌高程为650~680m,山体坡度约为30°。
项目卫遥感影像图
2、气象
本区域属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夏季受太平洋亚热带高压影响,多偏南风;春、秋为两种气流的更换期。4月下旬和9月下旬多西北风,东南风次之。该区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9.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4℃,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9.4℃,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23℃,最大日温差23.8℃,≥10积温3285.6℃,年平均日照数2803.6h,多年平均蒸发量1875mm。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26m/s,大风日数22d。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历年最大降水量1056.9mm,最小降水量460.1mm,平均降水量610.1mm,10年一遇1小时最大降水量68mm,10年一遇3小时最大降水量99mm,无霜期165d,本区平均冻土深度1.2m。
2、水文
项目所在区域地处滦河流域清河支流,清河发源于铧尖乡关石村东马尾沟,由北向南经铧尖村南处境,经过迁西太平寨,至罗家屯南汇入滦河。在宽城县境内长度14km,出口以上集水面积81.13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2万m3。此河为常年溪流,夏秋季水量充沛。清水河距项目区约1.2km,河底高程为260m,主体设计项目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50年一遇洪水位264m,项目区最低标高为650m,因此洪水对项目区影响较小。
3、土壤植被
由于气候、成土母质、植被等的影响不同,项目区域内主要以褐土为主,土壤结构较好,酸碱度适中,养分含量比较丰富,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阳坡土层较薄,土层厚度约为10~20cm,阴坡、半阴坡土层厚度在30~50cm。
项目区植被属温带落叶阔叶林针林区域,生长着半旱生植被,建群植被较多,自然植被有杨树、蒙古栎、栓皮栎、紫穗槐等,灌木有山杏、荆梢、山枣、等,草本有野豌豆、艾蒿、车前草等;人工植被主要有杨树、板栗、苹果、梨、杏等。本工程占地区域内植被盖度约为50%。
4、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项目所处区域为宽城满族自治县,属燕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形式以水蚀为主,主要发生在坡耕地和干旱阳坡,侵蚀形式为层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状面蚀以及荒山阳坡的鳞片状面蚀和沟蚀。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并参考第二次全省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该区土壤侵蚀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侵蚀强度为轻度,现状平均侵蚀模数约为600t/(km2·a)。
项目区属冀北土石山区,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土壤侵蚀容许值为200t/(km2·a)。
5、水土流失防治经验
根据对承德区域建设项目现场勘查及水土保持治理调查,水土流失治理经验有以下几方面可以借鉴:
⑴保护表土资源
项目区为北方土石山区,土地资源较少,覆土整治的土料来源匮乏,以往的开发建设项目对表土不采取保护措施,造成表土资源白白浪费,至使项目区绿化等用土时,不得不花费资金购买土料。
⑵绿化措施
对适宜种植林草的土地进行绿化设计,在满足主体工程要求和绿化要求的同时起到了防治水土流失效果。
绿化地面建成下凹式绿地,低于地面10cm,路面一般不设立道牙,这样有利于绿地四周雨水往绿地聚流,可加速植物生长,节约水资源,绿化美化环境。
以上水土保持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一)主体工程区选址及限制性因素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根据主体单位提供的资料和现场勘查,受地形地貌限制,主体工程选址唯一。从水土保持角度对进行了水土保持分析。对工程的水土保持限制性要求和普遍要求分析评价见下表:
主体工程区选址及限制性因素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表
依 据 |
要求内容 |
分析意见 |
解决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沙、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 |
工程选址未处于上述区域。 |
|
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的陡坡地和大中型水库周边汇水区域二十度以上的陡坡地开垦种植弄作物。 |
工程未处于二十五度以上的陡坡地。 |
||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发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
项目地处山区,建设过程中易造成水土流失。 |
采用一级防治标准,增加防治措施,预防水土流失。 |
除主体工程选址地处燕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外,其它均符合水土保持限制性规定要求。对地处燕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一项可以采用水土保持一级标准,增加工程、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综上所述,主体工程的选址在总体上基本符合水土保持限制性规定要求。
(二)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对主体工程选址分析评价
本水土保持方案依据水土保持法对主体工程的制约性因素水土保持分析评价见下表。
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对主体工程选址分析评价
依 据 |
要求内容 |
分析意见 |
解决办法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18 |
选址应避开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
工程选址地处燕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
采用一级防治标准,增加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标准。 |
选址应避开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 |
工程选址均未占用上述地点,符合要求 |
||
选址应避开全国水保监测网络的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保长期定位观测站。 |
工程选址均未占用上述地点,符合要求 |
||
选择严禁在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有重大影响的区域设置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 |
工程选址未在上述区域,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
||
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在山丘区宜选在荒沟、凹地、支毛沟;应综合考虑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结束后的土地综合利用 |
本项目产生的弃方除了填垫工业场地外,集中堆置进行综合治理。 |
由以上两表分析可见,本水土保持方案依据国标规范对主体工程的制约性因素水土保持分析评价:本项目选址避开了全国水保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不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同时避开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对于工程选址地处燕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项目将采用一级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法,增加工程、植物和临时措施,提高防护标准,最大限度的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因此,本项目不存在敏感制约因素,从国标规范的角度分析,主体工程建设方案可行。
(三)建设方案评价
根据主体工程提供的资料和现场勘查,从水土保持角度对进行了水土保持分析。对工程的水土保持要求和分析评价见下表:
建设方案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表
要求内容 |
分析意见 |
解决办法 |
城镇区的建设项目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注重景观效果、配套建设灌溉排水和雨水利用设施; |
未在城镇区 |
|
对无法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生产建设项目应优化方案,减少工程占地和土石方量; |
工程选址地处燕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
工程占地和土石方量已最优。 |
对无法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生产建设项目截排水工程、拦挡工程的工程等级和防洪标准应提高一级; |
工程选址地处燕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
|
对无法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生产建设项目提高植被措施标准,林草覆盖率应提高1个-2个百分点。 |
工程选址地处燕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
林草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 |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要求进行分析,根据上表分析情况,本项目主体设计中对工程占地、土石方量等方面均有要求,严格控制扰动地表和植被、减少工程占地、加强工程管理、优化施工工艺、增加挖方利用率,尽可能减少工程占地和土石方。主体考虑了项目的绿化、临时措施等设计,符合水保持规范的要求。对地处燕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一项可以采用提高工程等级,提高林草覆盖率百分比的方法进行治理,优化土石方、减少占地,减轻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量预测
项目占地2.34hm2,占地类型为其它草地和农村道路,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2.34hm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工程建设期1年,运行期2年,植被自然恢复期2年。经计算,在预测时段内原地貌土壤流失量为20.32t,预测时段内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154.46t。
原地貌水流失量预测成果表
预测单元 |
预测时段 |
面积 |
占地类型 |
合 计(t) |
||
其它草地 |
农村道路 |
|||||
侵蚀模数(t/(km2•a)) |
500 |
800 |
||||
开采区 |
开采区 |
1 |
0.32 |
1.60 |
1.60 |
|
工业场地 |
3 |
0.80 |
12.00 |
12.00 |
||
办公生活区 |
建构筑物区 |
1 |
0.03 |
0.15 |
0.15 |
|
绿地区 |
4 |
0.01 |
0.20 |
0.20 |
||
运输道路区 |
4 |
0.68 |
1.37 |
1.37 |
||
弃渣区 |
2 |
0.50 |
5.00 |
5.00 |
||
合 计 |
2.34 |
18.95 |
1.37 |
20.32 |
项目建设运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成果表
预测单元 |
预测时段 |
面积 |
建设期 (1年) |
运行期 |
自然恢复期 |
合计(t) |
||
2年 |
1年 |
2年 |
||||||
开采区 |
开采区 |
1 |
0.32 |
6.40 |
6.40 |
|||
工业场地 |
3 |
0.80 |
16.00 |
16.00 |
||||
办公生活区 |
建构筑物区 |
1 |
0.03 |
0.60 |
0.60 |
|||
绿地区 |
4 |
0.01 |
0.20 |
0.20 |
||||
运输道路区 |
4 |
0.68 |
13.65 |
46.41 |
10.24 |
5.46 |
75.76 |
|
弃渣区 |
2 |
0.50 |
10.00 |
34.00 |
7.50 |
4.00 |
55.50 |
|
合 计 |
2.34 |
46.85 |
80.41 |
17.74 |
9.46 |
154.46 |
2、缴纳补偿费面积
项目水土保持缴纳补偿费面积2.34hm2。
3、水土流失危害
工程建设中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损坏植被等活动,减弱了地表的抗蚀抗冲能力,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抗逆能力和环境容量下降,土壤的严重流失将使植物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局部生态环境恶化。
4、预测结果分析
对比分析原地貌和新增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项目预测时段内土壤流失量急剧增加,项目新增的土壤流失量为134.14t。预测时段内的水土流失量约是原地貌的7倍以上。因此做好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对保护水土资源,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的要求,项目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34hm2。
一、防治分区
依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中的分区原则,将项目按四个防治分区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包括开采区、办公生活区、运输道路区和弃渣区。
二、防治措施布设及典型设计
1、开采区
(1)工程措施
表土收集覆土整地工程:考虑在运行期结束工业场地种植植物成活困难,方案设计收集表土以备回铺绿化,现阶段部分硐口已经开挖完成,可收集面积0.8hm2,收集表土30cm,用于后期绿化覆土。覆土30cm,覆土面积为0.80hm2,覆土为开采区及运输道路收集的表土。
截排水沟工程:为了疏导硐口上边坡汇水,方案设计在未开挖的硐口上边缘布设浆砌石截排水沟450m。截排水沟断面为矩形,深0.3m,底宽0.3m,衬砌0.3m。
挡土墙工程:工业场地由弃渣填垫而成,施工单位用大块石在边坡脚实施了干砌石拦挡工程,已实施的挡墙长68m。新增挡墙长300m,挡墙断面为矩形,高0.2-0.5m,顶宽0.4m。
(2)植物措施
工业场地绿化:方案设计运行期结束,对工业场地覆土,栽植紫穗槐进行绿化,绿化面积0.8hm2;平硐封堵后,在洞口处栽植爬山虎,对周围边坡进行绿化,绿化带640m。栽植采用穴状整地,爬山虎和紫穗槐整地规格为0.3×0.3m(穴径×坑深),整地时将坑内土在圆穴周围做成土埂,坑内填表土。爬山虎株距为0.5m,紫穗槐株行距为0.5×0.5m。
(2)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运输道路收集的表土集中堆置在工业场区域内,用于后期绿化覆土,表土存放期间进行苫盖,苫盖面积为1000m2。
2、运输道路区
(1)工程措施
表土收集工程:道路区收集表土30cm,堆放于工业场地一角,用于开采区运行结束后绿化覆土,收集面积6800m2,。
截排水沟工程:方案设计在运输道路修建排水边沟,布设长度为800m。在运输道路路堑边坡修建浆砌石排水沟,排水沟断面矩形:底宽0.4m,深0.4m,衬砌厚度0.4m,典型设计见附图。
设计标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防洪标准》,本方案水土保持工程按5级建筑物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
①设计流量
排水沟设计推荐公式:
QB = 0.278﹒K﹒i﹒F
式中:QB ——最大清水洪峰流量,m3/s;
K ——径流系数(取0.4);
i ——平均1h降雨强度(39mm);
F ——集水面积,汇水面积为0.19km2。
QB=1.0m3/s;
②排水沟断面设计
排水沟设计流量按1.0m3/s计算,根据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截水沟底宽和沟深,取糙率(n)为0.018,公式为:
Q = A﹒C﹒(R﹒i)0.5
式中:Q ——设计流量,m3/s;
A ——过水断面面积,m2;
C ——谢才系数,m0.5/s;
R ——水力半径,m;
i——水力比降,取0.1。
经过试算,得出截排水沟断面为矩形,底宽0.4m,深0.4m,衬砌厚0.4m,能够满足上游排水的要求。
浆砌石挡墙工程:进场道路施工中出现的高陡路堑边坡,需布设浆砌石挡墙进行防护,布设长度为520m。方案设计在可能失稳的运输道路路堑边坡布设护坡进行防护,挡墙采用浆砌石形式,高度一般为0.6m,顶宽0.5m,基础埋深为1.2m。典型设计图见附图。
(2)植物措施
道路绿化工程:道路现状两侧植被自然恢复较好,道路两侧栽植了200株油松进行绿化美化,方案补充设计路堑边坡脚栽植爬山虎对边坡进行绿化美化,栽植爬山虎460m。栽植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0.3×0.3m(穴径×坑深),整地时将坑内土在圆穴周围做成土埂,坑内填表土。爬山虎株距为0.5m。
3、弃渣区
(1)工程措施
收集表土回铺:弃渣场在施工建设前收集表层土壤,用于弃渣场后期覆土绿化,收集面积为0.50hm2,收集厚度为30cm,闭矿后覆土厚50cm,土方除本区域收集外,其它来源于运输道路区收集的表土。
挡土墙工程:为了避免弃渣泄流,在渣场周围设计干砌石拦挡工程,挡墙长500m,挡墙断面为矩形,高0.6m,埋深0.5m,顶宽0.5m。
(2)植物措施
弃渣区绿化工程:栽植紫穗20000株。
4、办公生活区
(1)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工程:施工单位在办公区周围进行土地整治,面积0.01hm2。
(2)植物措施
空地绿化:施工单位在办公区周围撒播草籽0.01hm2予以美化。
预防保护措施:选择合理的施工生产工艺,优化工程施工时序和施工期临时防治措施,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局部地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恢复植被;堆放的砂灰料场提前进行防护,风雨天应进行苫盖;在施工中,项目道路的非承重路面如人行路等部位可采用透水材料地砖铺设,绿地采用下凹式,以增加雨水利用;运输土、灰的车辆要进行遮盖;施工场内定期洒水;工程施工应落实水土保持监督、监理和监测工作,保证水土保持方案落实。
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工程量
分 区 |
措施 类型 |
措施内容 |
措施布设 |
工程量 |
|||||
措施位置 |
单 位 |
主体 |
方案 |
内容 |
单位 |
数量 |
|||
设计 |
新增 |
||||||||
开采区 |
工程 措施 |
表土收集 |
工业场地 |
hm2 |
0.8 |
hm2 |
0.8 |
||
截排水沟 |
硐口上边缘 |
m |
450 |
浆砌石砌筑 |
m3 |
202.46 |
|||
土方开挖 |
m3 |
243 |
|||||||
覆土整地 |
工业场地 |
hm2 |
0.5 |
覆土整地 |
m3 |
2500 |
|||
挡墙工程 |
工业场地边坡脚 |
m |
20 |
368 |
干砌石砌筑 |
m3 |
155.2 |
||
植物 措施 |
绿化 |
工业场地 |
hm2 |
0.8 |
栽植紫穗槐 |
万株 |
3.2 |
||
m |
450 |
栽植爬山虎 |
株 |
1800 |
|||||
临时 措施 |
临时苫盖 |
临时存放的表土 |
m2 |
1000 |
临时苫盖 |
m2 |
1000 |
||
运输 道路区 |
工程 措施 |
表土收集 |
运输道路区 |
m2 |
6800 |
表土收集 |
m3 |
2100 |
|
浆砌石排水沟 |
道路一侧 |
m |
800 |
浆砌石砌筑 |
m3 |
640 |
|||
土方开挖 |
m3 |
768 |
|||||||
浆砌石挡墙 |
边坡脚 |
m |
520 |
浆砌石砌筑 |
m3 |
468 |
|||
土方开挖 |
m3 |
312 |
|||||||
植物 措施 |
绿化 |
道路两侧绿化 |
株 |
200 |
栽植油松 |
株 |
200 |
||
栽植爬山虎 |
m |
460 |
栽植爬山虎 |
株 |
1840 |
||||
弃渣场 |
工程 措施 |
干砌石挡墙 |
渣场周围 |
m |
500 |
干砌石砌筑 |
m3 |
200 |
|
表土收集 |
弃渣场 |
m2 |
5000 |
表土收集 |
m3 |
1500 |
|||
覆土整地 |
弃渣区 |
m2 |
5000 |
覆土整地 |
m3 |
2500 |
|||
植物 措施 |
弃渣区绿化 |
弃渣区 |
m2 |
5000 |
栽植紫穗槐 |
株 |
20000 |
||
办公生 活区 |
工程 措施 |
土地整治 |
绿化区域 |
m2 |
100 |
土地整治 |
m2 |
100 |
|
植物 措施 |
空地 |
撒播草籽 |
m |
100 |
撒播草籽 |
m2 |
100 |
(一)编制依据
1、《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 水总[2003] 67号);
2、《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 水总[2003] 67号);
3、《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部 水总[2003] 67号);
4、《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水利厅《关于调整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河北省水利厅 财政厅 物价局 冀价行费[2017]173号);
5、《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
6、财政部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等四项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通知(财税[2020]58号) 。
(二)取费标准
1、基础单价
⑴人工预算单价:采用主体设计人工单价7.50元/工时。
⑵材料预算价格:工程措施中的主要材料,如砂子、水泥、块石等,采用主体工程材料预算价格,主体工程没有涉及的材料预算价格参照当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工业民用建安工程材料的预算价格分析计取。
植物措施如乔木、草皮等的预算价格包括材料当地市场价格、运杂费、采购及保管费组成。材料的采购及保管费率按运到工地价格的2.0%计算。
水价、电价采用主体工程的价格进入工程单价。
⑶机械台班费采用主体工程机械台班预算价格,主体工程没有涉及的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⑷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单价:主体工程中涉及的单价参照主体工程单价,其他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及有关定额计算。
2、取费标准
⑴其他直接费:工程措施(不含土地整治)取直接费的2.4%,土地整治工程和植物措施取直接费的1.3%;
⑵现场经费:工程措施中土石方工程取直接费的4%,土地整治工程取直接费的3%,植物措施取直接费的4%;
⑶间接费:工程措施中土石方工程取直接工程费5.5%,土地整治工程取直接工程费的5.5%;植物措施取直接工程费的3.3%;
⑷企业利润:工程措施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7%计算,植物措施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5%计算;
⑸税金:按(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9%计算;
⑹工程措施概算:按设计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计算;
⑺植物措施概算:植物措施材料费由苗木、草、种子的预算价格乘以数量计算;栽(种)植费按《水土保持工程估算定额》设计单价乘以工程量计算;
⑻施工临时工程概算:临时防护工程按设计方案的工程量乘以单价编制。其他施工临时工程取一至二部分投资之和的2%计算;
⑼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管理费取一至三部分投资之和的2%计算;
⑽水保方案设计费,参考同类项目按3.0元计列;;
⑾验收费,参考同类项目按4.0万元计列;
⑿基本预备费,按一至四部分之和的3%计算。
⒀水土保持补偿费,依据《关于调整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河北省物价局 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省水利厅冀价行费[2017]173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降低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等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17]1186号)的收费标准计收。本工程水土保持补偿费收取按占用土地面积1.4元/m2计算,地下矿开采按每立方米0.3元计征。
3、其他说明
⑴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对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概算中“价差预备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不计价差预备费;
⑵本方案投资概算中暂不计其建设期融资利息。
(三)概算投资
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88.04万元,工程措施投资46.52万元,植物措施投资23.58万元,临时措施3.4万元,独立费用8.47万元(其中建设管理费1.47万元,验收报告编制费4.0万元,水保方案设计费3.0万元),基本预备费2.46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3.62万元。
总概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建安工程费 |
植物措施费 |
设备费 |
独立费用 |
合 计 |
|
栽(种)植费 |
苗木、草种子费 |
||||||
第一部分 工程措施 |
46.52 |
46.52 |
|||||
一 |
开采区工程 |
9.18 |
9.18 |
||||
二 |
运输道路区工程 |
28.58 |
28.58 |
||||
三 |
弃渣区工程 |
8.59 |
8.59 |
||||
五 |
办公生活区工程 |
0.17 |
0.17 |
||||
第二部分 植物措施 |
23.58 |
||||||
一 |
开采区工程 |
9.32 |
5.06 |
14.38 |
|||
二 |
运输道路区工程 |
0.23 |
0.18 |
0.41 |
|||
三 |
弃渣区工程 |
5.08 |
3.68 |
8.77 |
|||
四 |
办公生活区工程 |
0.02 |
0.04 |
0.03 |
|||
第三部分 施工临时工程 |
3.40 |
3.40 |
|||||
一 |
临时防护工程 |
2.00 |
2.00 |
||||
(一) |
开采区工程 |
2.00 |
2.00 |
||||
(二) |
运输道路区工程 |
||||||
(三) |
弃渣区工程 |
||||||
(四) |
办公生活区工程 |
||||||
二 |
其他临时工程 |
1.40 |
1.40 |
||||
第四部分 独立费用 |
8.47 |
8.47 |
|||||
一 |
建设管理费 |
1.47 |
1.47 |
||||
二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
3.00 |
3.00 |
||||
三 |
验收报告编制费 |
4.00 |
4.00 |
||||
一直四部分合计 |
81.97 |
||||||
基本预备费 |
2.46 |
||||||
静态总投资 |
84.43 |
||||||
水土保持补偿费 |
3.62 |
||||||
水土保持总投资 |
88.04 |
工程措施投资概算表 单位:元
序 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 位 |
数 量 |
单 价 |
合 计 |
第一部分 工程措施 |
465188.40 |
||||
一 |
开采区工程 |
91776.54 |
|||
1 |
截排水沟工程 |
51999.82 |
|||
浆砌石砌筑 |
m3 |
202.50 |
253.21 |
51275.69 |
|
土方开挖 |
m3 |
243.00 |
2.98 |
724.13 |
|
2 |
表土收集工程 |
7758.65 |
|||
收集表土 |
m2 |
8000.00 |
0.97 |
7758.65 |
|
3 |
覆土整地工程 |
8413.52 |
|||
土地整治 |
m3 |
2500.00 |
3.37 |
8413.52 |
|
4 |
干砌石挡墙工程 |
23604.55 |
|||
干砌石砌筑 |
m3 |
155.20 |
152.09 |
23604.55 |
|
二 |
运输道路区工程 |
285815.32 |
|||
1 |
浆砌石排水沟工程 |
164345.11 |
|||
浆砌石砌筑 |
m3 |
640.00 |
253.21 |
162056.50 |
|
土方开挖 |
m3 |
768.00 |
2.98 |
2288.61 |
|
2 |
浆砌石拦挡工程 |
119433.56 |
|||
土方开挖 |
m3 |
312.00 |
2.98 |
929.75 |
|
浆砌石砌筑 |
m3 |
468.00 |
253.21 |
118503.81 |
|
3 |
表土收集工程 |
2036.65 |
|||
收集表土 |
m2 |
2100.00 |
0.97 |
2036.65 |
|
三 |
弃渣区工程 |
85913.84 |
|||
1 |
表土收集工程 |
m2 |
1500.00 |
0.97 |
1454.75 |
2 |
覆土整地工程 |
8413.52 |
|||
土地整治 |
m3 |
2500.00 |
3.37 |
8413.52 |
|
3 |
干砌石拦挡工程 |
76045.57 |
|||
干砌石砌筑 |
m3 |
500.00 |
152.09 |
76045.57 |
|
四 |
办公生活区工程 |
1682.70 |
|||
1 |
土地整治 |
m2 |
500.00 |
3.37 |
1682.70 |
植物措施投资概算表 单位:元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单价 |
合计 |
第二部分 植物措施 |
235836.72 |
||||
一 |
开采区工程 |
143792.79 |
|||
1 |
绿化工程 |
140254.97 |
|||
栽植紫穗槐工程 |
140254.97 |
||||
栽植紫穗槐 |
株 |
32000 |
1.09 |
34720.45 |
|
苗木费 |
株 |
32640.00 |
1.50 |
48960.00 |
|
穴状整地 |
个 |
32000 |
1.77 |
56574.52 |
|
2 |
栽植爬山虎工程 |
3537.81 |
|||
栽植爬山虎 |
株 |
1800 |
1.07 |
1930.31 |
|
苗木费 |
株 |
1836 |
0.50 |
918.00 |
|
穴状整地 |
个 |
1800 |
0.38 |
689.50 |
|
二 |
运输道路区 |
4084.57 |
|||
1 |
绿化带 |
株 |
200 |
3000.00 |
|
2 |
栽植爬山虎工程 |
1084.57 |
|||
栽植爬山虎 |
株 |
460 |
1.07 |
493.30 |
|
苗木费 |
株 |
469.2 |
1.07 |
503.17 |
|
穴状整地 |
个 |
230 |
0.38 |
88.10 |
|
三 |
弃渣区工程 |
87659.36 |
|||
1 |
栽植紫穗槐工程 |
87659.36 |
|||
栽植紫穗槐 |
株 |
20000 |
1.09 |
21700.28 |
|
苗木费 |
株 |
20400 |
1.50 |
30600.00 |
|
穴状整地 |
个 |
20000 |
1.77 |
35359.08 |
|
四 |
办公生活区工程 |
300.00 |
|||
1 |
办公生活区空地绿化 |
m2 |
100 |
300.00 |
临时措施投资概算表 单位:元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单价 |
合计 |
第三部分 施工临时工程 |
34020.50 |
||||
一 |
临时防护工程 |
20000.00 |
|||
(一) |
开采区工程 |
20000.00 |
|||
临时苫盖 |
m2 |
10000 |
2.00 |
20000.00 |
|
(二) |
运输道路区 |
||||
(三) |
弃渣区工程 |
||||
(四) |
办公生活区工程 |
||||
二 |
其他临时工程 |
% |
2 |
14020.50 |
独立费用概算表 单位:元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单价 |
合计 |
第四部分 独立费用 |
84700.91 |
||||
一 |
建设管理费 |
14700.91 |
|||
1 |
工程建设管理费 |
% |
2 |
14700.91 |
|
二 |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费 |
30000.00 |
|||
三 |
验收费 |
40000.00 |
水土保持补偿费概算表
建设期水土保持补偿费 |
||||||
工程名称 |
占地面积(hm2) |
计费面积(hm2) |
单价 (m2/元) |
合价 (万元) |
||
项目 |
2.34 |
2.34 |
1.40 |
3.28 |
||
运行期水土保持补偿费 |
||||||
工程名称 |
年开采量 (万吨) |
年开采量 (万m3) |
缴费标准 (元/m3) |
年缴费 (万元) |
开采年限(年) |
总缴费 (万元) |
项目 |
1.50 |
0.56 |
0.30 |
0.17 |
2.00 |
0.34 |
1、水土流失治理度
水土流失治理度: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通过计算该项目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8.19%,超过了防治标准97%。
水土流失治理度分析表
序号 |
项 目 |
扰动土地面积 |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 |
建筑物占压面积 |
治理度 |
||
植物措施 |
工程措施 |
合 计 |
|||||
hm2 |
hm2 |
hm2 |
hm2 |
hm2 |
% |
||
1 |
开采区 |
1.12 |
0.93 |
0.13 |
1.06 |
98.19 |
|
2 |
办公生活区 |
0.04 |
0.01 |
0.01 |
0.02 |
0.04 |
|
3 |
运输道路区 |
0.68 |
0.05 |
0.01 |
0.06 |
0.62 |
|
4 |
弃渣区 |
0.50 |
0.50 |
0.50 |
|||
合 计 |
2.34 |
1.49 |
0.15 |
1.64 |
0.66 |
土壤流失控制比: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每平方公里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之比。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项目属北方土石山区,防治责任范围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t/(km2·a),方案实施后设计水平年末,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超过防治目标0.9。
3、渣土防护率
渣土防护率: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永久弃渣、临时堆土数量占永久弃渣和临时堆土总量的百分比。
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弃渣为0.15万m3,堆渣堆土均进行了工程和植物防护,故本项目渣土防护率为99%,超过防治目标97%。
4、表土保护率
表土保护率: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保护的表土数量占可剥离表土总量的百分比。
方案设计项目施工前对防治责任范围内可剥离表土区域进行表土剥离,后期全部回填至绿化区域覆土。项目可剥离表土量为1.22万m3,实际剥离表土总量为1.18万m3,表土保护率为97.09%,超过防治目标97%。
拦渣率、控制比计算表
序号 |
项 目 |
总弃 方量 |
实际拦渣量 |
渣土保护率 |
土壤侵蚀模数 |
控制比 |
剥离 表土量 |
可剥离表土总量 |
表土保 护率 |
万m3 |
% |
t/km2·a |
万m3 |
% |
|||||
1 |
项目 |
0.15 |
0.15 |
99.00 |
200 |
1 |
1.18 |
1.22 |
97.09 |
5、林草植被恢复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林草类植被面积占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的百分比。
设计水平年末,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共恢复林草类植被面积1.49hm2,防治责任范围内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为1.51hm2,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7.96%,超过防治目标97%。
林草植被恢复率分析表
序号 |
项 目 |
建设区面积 |
植物措施面积 |
可恢复植被面积 |
林草植被恢复率 |
林草植被覆盖率 |
hm2 |
% |
|||||
1 |
开采区 |
1.12 |
0.93 |
0.93 |
98.68 |
63.61 |
2 |
办公生活区 |
0.04 |
0.01 |
0.01 |
||
3 |
运输道路区 |
0.68 |
0.05 |
0.07 |
||
4 |
弃渣区 |
0.50 |
0.50 |
0.50 |
||
合 计 |
2.34 |
1.49 |
1.51 |
6、林草覆盖率
林草覆盖率: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林草类植被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百分比。
设计水平年末,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林草类植被面积为1.49hm2,防治责任范围面积2.34hm2。项目林草植被覆盖率为63.61%。
综上分析,设计水平年末,在严格落实方案设计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后,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各项指标均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技术标准》(GB50434-2018)的要求。
九、实施意见
(一)结论
该项目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华尖乡沟口子村,项目的建设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位于冀北山区,工程建设造成了一定量的水土流失,按照本方案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能够较好的控制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项目工程选址、总体布局、施工布置等环节考虑了经济、技术和环境影响因素,基本满足或符合水土保持有关要求,在实施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后,能有效防治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二)建议
1、业主需把编制完成的报告表交由宽城县行政审批局报批;并尽快落实相关水土保持措施,为后续的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提供条件。
2、严格按照建设程序进行规划、设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运行期结束后做好洞口封堵工作,保证善后安全。
4、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段是汛期,对建设中易发生流失的堆渣和堆置的料场,要做好临时拦挡及苫盖措施;建设单位要加强汛期水土流失防治检查和监测工作,确保汛期施工安全,有效减少施工中水土流失。
采矿证:
立项文件:
地理位置图:
水系图:
土壤侵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