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6001/2015-00007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发布机构: 宽城县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15-05-14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宽城县文化概况
2015-05-14 00时00分浏览次数:
1991年宽城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1994年被评为“河北省文化工作先进县”;2001年荣获全市“繁荣发展民族文化艺术贡献奖”;2004年在“第二届高淳杯全国农民歌手电视大赛”中,高春演唱的歌曲《雕花的马鞍》获得二等奖;2007年9月,宽城县代表河北省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表演的八角鼓弹唱《雪花》获三等奖,吴静萍荣获“最佳演员奖”;在承德市第一、二、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三连冠”,均获优秀组织奖。2008年,荣获承德市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承德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洪生杯”第八届河北省戏剧节组织工作奖;2010年荣获承德市文明单位、河北省先进基层文博单位、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来宽城海选,满族歌曲、满族八角鼓弹唱参加演出,获得好评;河北省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7名,“宽城背杆”传承人马春来位列其中;2011年荣获河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农村文化之星、现代评戏“深山红嫂”获得承德市第四届文艺繁荣奖提名奖、选送的戏曲选段“半把剪刀”在河北省“霸州杯”戏曲大赛中获入围铜奖,并在承德市“金龙杯”戏曲大赛中获一等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宽城背杆》的传承人马春来已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完成电视在盲村的“村村通”惠民工程、完成数字影院建设任务;2012年荣获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集体、丁惠民创作的单弦《同根异果》在河北省廉政文艺作品评选调演活动中获二等奖、在“金龙杯”第二届中国旅游名城城市之韵合唱节中获优秀奖,获优秀组织奖;选送的歌曲《幸福》在河北省第十届燕赵群星奖评比中获音乐类群星奖。在河北省首届声乐、器乐大赛承德赛区选拔赛中,由文化馆组织参赛的3名选手高春、许凤军、张丽娟分别获民俗唱法一等奖、通俗唱法三等奖和声乐类唱法优秀奖。刘海平创作的国画《仙人掌》入选河北省美术文献、满族文化(含乡土文化)和长城抗战红色文化挖掘工作进入正轨、投资3亿元占地100亩的大鑫黄金文化产业园项目已通过县规委会用地审批、省级第三批非遗项目“热河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丁惠民申报成功、实现了全县205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2013年荣获河北省县域公共文化建设“二十强”、在承德市“金龙杯”舞蹈大中,我县选送的6个舞蹈取分获“青年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摄影作品“神龙戏湖”获中国摄影大赛二等奖、组建了《今日宽城》、《天女木兰》编辑部。举办了喜峰口长城抗战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29军后人及长城抗战研究人员、媒体,举办了长城抗战座谈会,参观了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举行了“书画宽城”系列之“笔歌宽城”活动,由京城鼎盛书画院邀请18位艺术家,就宽城生态山水、满族风情、历史文化等题材进行了书画创作、邀请中央七套《乡土》栏目来宽拍摄满族婚庆,宣传宽城满族文化,12月初在央视7套《乡土》栏目播出、重点培育了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大鑫文化产业园、广盛居包装材料科技产业园和广盛居酒文化历史博物馆项目、保护传承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宽城背杆,恢复背杆展示表演技艺、明代长城喜峰口段抢救性维修项目规划编制方案已上报国家文物总局,并通过了专家组论证;2014年顺利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县检查验收。高春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戏曲栏目“过把瘾•一鸣惊人”节目演出中获月冠军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裴福刚创作的《裴福刚的诗》获得“恩爱幸福梦”征文优秀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葛丽红创作的小小说《柳教授》获得首届“太阳红杯”河北小小说大赛三等奖、邀请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电视片《背杆里的秘密》,并在央视7套《乡土》栏目播出、请末代皇帝溥仪侄子爱新觉罗.毓岚指导我县满族文化挖掘工作,其为宽城捐献收藏品200余件,我县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喜峰口长城抢救性维修项目经多方争取已申报成功、广盛居艺术陶瓷项目完成主体建筑施工、广盛居包装材料产业园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基本完成、大鑫黄金产业园、塞外金都-峪耳崖地质公园、广盛居酒文化历史博物馆等项目积极推进。
县民族文化会展中心始建于2003年4月,总投资20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10453平方米,包含县委、县政府会议中心、礼堂、文化馆、博物馆、总工会、青少年活动中心、大空间展厅等多种功能,是宽城标致性建筑。
县文化馆始建于1963年,现馆舍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厅(含小剧场)、民间文化艺术展厅、书画摄影展厅、培训室、创作室、音乐乐器室、舞蹈排练室、电子阅览室、非遗申报工作室,文化艺术沙龙。常年实行对外免费开放,每周免费开放时间56小时以上。设有文艺辅导、美术摄影服务窗口,成立了舞蹈、摄影、美术等协会组织,深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馆、全国标准文化馆、河北省先进文化馆等荣誉称号,馆内业务人员及演出的文艺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以上奖励。
县图书馆始建于1980年,前身是县文化馆图书组。2014年迁到宽城满族自治县图书综合楼二楼东区,馆舍总面积2100平米,总藏书10、2万册,年度订各类报刊140余种,达到部颁二级图书馆标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走在了全省县级图书馆的前列。先后获得了国家县级“二级图书馆”、省文明图书馆、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承德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燕赵少年读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5年被文化部评定为“二级图书馆”。
该馆对外服务窗口5个:借书处、儿童阅览室、成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流动服务。拥有总座位120个,电脑服务器终端200台,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坚持各服务窗口每周56小时工作,免费为广大读者对外服务。
县博物馆(县文保所)位于县民族文化会展中心四楼,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内设安全保卫、文物保管、文物展览展示、文物宣传、田野文物保护等组室。目前全县境内共发现古遗址233处,古建筑、古墓葬、古城址、古御道类别齐全,其中省级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各文保单位均建有完整的保护档案。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500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71件,国家二级文物11件。现有固定陈列展览两个,全年举办临时展览4至6个,平均年参观人数在65000人次以上。我们在抓好阵地工作的同时,结合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开展了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巡回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年均5次以上。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条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基层广大群众的好评。2010年被省文物局评为河北省文博先进集体,2011年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承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县评剧团狠抓艺术生产,现有古装戏35台,传统戏50台,新编了历史戏、现代戏及歌舞节目,是一支颇有演出实力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992年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上山下乡模范剧团”光荣称号;2007年被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人事厅授予“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文化部奖励文化下乡大篷车一台,使演出舞台得到改善。2009年,我县评剧团丁慧民编创了以王厂沟抗日斗争故事为题材的现代评戏“深山红嫂”,并获得承德市第四届文艺繁荣奖提名奖。2014年,评剧团实行转企改制,组建了评剧、歌舞演艺公司,在县内及县城周边县市进行演出。
县城电影院始建于1984年7月份,占地面积3302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1个800平方米观众厅,座椅971个,配电室15平方米,放映室60平方米,松花江5502X型放映机2台,电动多平面检片机1台。县城电影院在上世纪80年代上座率达80%,90年代初上座率仅为40%,90年代末上座率已不足20%,到21世纪初,由于电视频道增多,影碟机普及和其它娱乐场所的提升,吸引了大量观众。同时,影院设备、设施简陋落后,整体环境差,影响了观众的观影心理需求,上座率寥寥无几,直至不能正常放映电影。
2011年,电影公司组织了9个专业放映队进行放映技术培训。于3月份开始在全县205个村内循环放映,累计免费公益放映3100场次(其中国家“2131”放映工程场次2460场,县民心工程场次640场)观众50余万人次。电影在农村受到广大农民和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更充实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也学到了科教影片的科学知识。同时,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在县民族文化会展中心,建立了可容纳783人的数字影院,6月份开始启动放映,提升了电影放映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