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6001/2015-00007 |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发布机构: 宽城县政府办 |
成文日期: 2015-05-14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宽城县文化概况
2015-05-14 00时00分浏览次数:
县民族文化会展中心始建于2003年4月,总投资20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10453平方米,包含县委、县政府会议中心、礼堂、文化馆、博物馆、总工会、青少年活动中心、大空间展厅等多种功能,是宽城标致性建筑。 县文化馆始建于1963年,现馆舍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厅(含小剧场)、民间文化艺术展厅、书画摄影展厅、培训室、创作室、音乐乐器室、舞蹈排练室、电子阅览室、非遗申报工作室,文化艺术沙龙。常年实行对外免费开放,每周免费开放时间56小时以上。设有文艺辅导、美术摄影服务窗口,成立了舞蹈、摄影、美术等协会组织,深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馆、全国标准文化馆、河北省先进文化馆等荣誉称号,馆内业务人员及演出的文艺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以上奖励。
县图书馆始建于1980年,前身是县文化馆图书组。2014年迁到宽城满族自治县图书综合楼二楼东区,馆舍总面积2100平米,总藏书10、2万册,年度订各类报刊140余种,达到部颁二级图书馆标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走在了全省县级图书馆的前列。先后获得了国家县级“二级图书馆”、省文明图书馆、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承德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燕赵少年读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5年被文化部评定为“二级图书馆”。
该馆对外服务窗口5个:借书处、儿童阅览室、成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流动服务。拥有总座位120个,电脑服务器终端200台,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坚持各服务窗口每周56小时工作,免费为广大读者对外服务。
县博物馆(县文保所)位于县民族文化会展中心四楼,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内设安全保卫、文物保管、文物展览展示、文物宣传、田野文物保护等组室。目前全县境内共发现古遗址233处,古建筑、古墓葬、古城址、古御道类别齐全,其中省级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各文保单位均建有完整的保护档案。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500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71件,国家二级文物11件。现有固定陈列展览两个,全年举办临时展览4至6个,平均年参观人数在65000人次以上。我们在抓好阵地工作的同时,结合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开展了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巡回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年均5次以上。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条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基层广大群众的好评。2010年被省文物局评为河北省文博先进集体,2011年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承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县评剧团狠抓艺术生产,现有古装戏35台,传统戏50台,新编了历史戏、现代戏及歌舞节目,是一支颇有演出实力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992年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上山下乡模范剧团”光荣称号;2007年被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人事厅授予“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文化部奖励文化下乡大篷车一台,使演出舞台得到改善。2009年,我县评剧团丁慧民编创了以王厂沟抗日斗争故事为题材的现代评戏“深山红嫂”,并获得承德市第四届文艺繁荣奖提名奖。2014年,评剧团实行转企改制,组建了评剧、歌舞演艺公司,在县内及县城周边县市进行演出。
县城电影院始建于1984年7月份,占地面积3302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1个800平方米观众厅,座椅971个,配电室15平方米,放映室60平方米,松花江5502X型放映机2台,电动多平面检片机1台。县城电影院在上世纪80年代上座率达80%,90年代初上座率仅为40%,90年代末上座率已不足20%,到21世纪初,由于电视频道增多,影碟机普及和其它娱乐场所的提升,吸引了大量观众。同时,影院设备、设施简陋落后,整体环境差,影响了观众的观影心理需求,上座率寥寥无几,直至不能正常放映电影。
2011年,电影公司组织了9个专业放映队进行放映技术培训。于3月份开始在全县205个村内循环放映,累计免费公益放映3100场次(其中国家“2131”放映工程场次2460场,县民心工程场次640场)观众50余万人次。电影在农村受到广大农民和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更充实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也学到了科教影片的科学知识。同时,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在县民族文化会展中心,建立了可容纳783人的数字影院,6月份开始启动放映,提升了电影放映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