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6076/2018-00994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发布机构: 宽城县卫健局
成文日期: 2018-03-07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宽城满族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7年度工作总结2018年
2018-03-07 00时00分浏览次数:


2017年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总结和2018年卫生计生工作谋划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巩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健康促进,统筹推进与京津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优化生育全程服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等项工作为重点,全面发展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现将重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351所,其中:县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所,乡镇卫生院18所(中心卫生院5所,一般乡镇卫生院13所),纳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195所,其他医疗机构133所。核定编制总数917名,实有在编人员841人,临时聘用人员595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聘用村医203人。全县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377张,其中:县级医疗机构949张(县医院499张,实际开放588张;县中医院450张,实际开放450张),乡镇卫生院339张,其他医疗机构89张。
乡镇计划生育站19个,核定全额事业编制91名,实有53人。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继续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一是宽城镇中心卫生院项目。为妥善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疗养和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看病难问题,结合宽城中心卫生院实际情况,县卫计局与县民政局协作,整合县光荣院房屋和宽城中心卫生院医疗资源,建立县优抚医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已基本完成改造建设。二是完成苇子沟等7所乡镇卫生院扫尾建设。碾子峪镇卫生院、苇子沟乡卫生院等7所乡镇卫生院被列为2016年改扩建项目,在改造工程过程中,由于出现招标工程外客观的必建项目(必要的附属设施),今年完成扫尾建设,现已投入使用。三是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项目。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投资80万元,对碾子峪、板城等6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中医诊疗环境改造,并购置中医诊疗设备。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做好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创建县活动,如期完成创建任务二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慢性病分级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了入、出院标准和转诊原则,明确区分各级医院诊疗能力、收治范围、病种、急慢病症等,逐步构建分工明确、上下畅通的协作机制和合理有序的诊疗秩序,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完善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配套政策,健全考核机制,现已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41个,签约人数累计63573人,签约26781户,重点人群签约43301人,居民签约服务覆盖率24.96%,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44.55%。三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是试点实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建设,目前完成峪耳崖、板城、汤道河、碾子峪与县医院影响传输、诊断对接,计划明年在全县铺开。四是落实乡村医生养老补助政策,为467名原“赤脚医生”发放养老补助2852720元,为204名一体化管理聘用的乡村医生交纳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计204000元。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落实
截止2017年10月,全县共建纸质健康档案23.6万份,建档率92.7%;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2.9万份,建档率90.2%;全县共有孕产妇2046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9.8%;7岁以下儿童19472人,健康管理17864,健康管理率91.7%;65岁以上老人24423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40.5%;管理高血压患者18986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39%;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4407人,糖尿病患者管理率22.5%;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106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4.34‰(全市4‰发病率);管理结核病患者149人,结核病患者管理率100%;发放健康教育资料8.12万份。
(四)妇幼健康服务全面改善
一是做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第一做好孕前优生服务。扎实做好孕前优生咨询及检测,累计为 9247人提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均达年目标人群的80%;积极推进免费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已累计为怀孕妇女和早孕3个月内的妇女(含流动人口)免费发放叶酸16万余瓶,受益28082人。第二在县医院成立产前筛查分中心,现已筛查656人,临界风险84人,高风险23人。扎实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累计免费咨询艾梅乙孕产妇6405人,免费筛查HIV、梅毒、乙肝孕妇5418人,并对查出HIV阳性的3名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进行了免费投药、跟踪随访和定时检测,对查出梅毒阳性的11人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进行跟踪随访和定时检测,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35人。累计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621名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有效地阻止了母婴传播。同时,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住院分娩率,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累计补助17892人次、计625.9万元。第三县医院成立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中心及畅通绿色通道,县医院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和18所乡镇卫生院、县中医院分别签订了“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转诊协议书”保障了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的及时转运,绿色通道畅通。二是做好两癌筛查工作。利用有限的资金统筹使用,与中医院合作免费为868名农村妇女做两癌筛查,查出乳腺癌高危14人,宫颈癌高危3人。三是做好妇幼2个系统建设工作。完善妇幼两个系统建设,县内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现已完成前期系统安装准备工作,近期会开通。
(五)县医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县医院先后与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解放军307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宣武医院等建立协作关系,在丙肝规范化治疗、肿瘤科、普外科、耳鼻喉、脑卒中等方面进行合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与北京阜外医院联合建设心血管病远程会诊中心,开展心脏介入治疗业务,目前累计开展心血管疾病冠脉造影和心脏介入手术共271例,填补了我县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空白。与北京同仁医院正式合作,累计诊疗患者833人。与此同时,医院还新开展了冠脉及头颈CTA技术、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唐氏筛查、红斑狼疮六项、丙肝基因分型等新项目;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等内镜微创诊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微创手术例数占住院手术比例由5.6%增加到10%。这些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开展,大力拓宽服务领域,使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我院得到规范化治疗,有效降低病人外转率,大大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糖尿病、肝病两个专业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被卫生部确定为“基层医院慢性疾病管理标准宣贯基地”。
(六)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中医院迁入新址后,开放床位450张,年接诊门诊病人15万余人,住院病人1.3万余人次。设9个中医专科门诊,10个病区,其中肾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脑血管病专科、肛肠病专科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医院整体中医药特色明显,各科室均设置中医治疗室,推广冬病夏治、药枕、中药足浴、膏方、耳穴压豆疗法、隔姜灸、火针疗法等中医适宜技术20余项。迁址后增设康复科,配备专业康复治疗设备130台套,运用运动疗法、手法治疗、作业疗法、牵引治疗、电疗、光疗、声疗、磁疗、蜡疗、中药熏蒸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的同时,充分继承和发扬传统中药、针灸、推拿、火罐等康复治疗方法,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目前医院规模和综合服务能力达到省级先进水平。年内有完成两所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项目。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
建立完善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进一步调整充实覆盖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的卫生应急人才队伍,切实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不断强化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救治、医务人员培训和应急值班。目前,覆盖全县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三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今年4月,成功处置了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处置工作得到省、市充分肯定。
(八)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开展区域了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及健康档案、区域影像、基层HIS、双向转诊、回访中心等应用系统,通过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采集、利用、统计、分析和共享,实现县、乡、村三级数据、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今年又按照健康宽城、智慧宽城和互联网+医疗的工作部署,完成了县乡村三级专用网络建设,启用了基层医疗机构His系统,正在组织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计算机管理等系统及医共体平台项目招投标,计划11月开工建设,12月调试运营。居民健康卡制发工作正在与建设银行进行协商中,被市卫计委拟定为全市居民健康卡发行试点县。影像中心建设,现已完成4个卫生院与县医院的联接与互动。
(九)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依托公共卫生,按照“大病集中救助一批、慢病家庭签约一批、重病政府兜底一批”的要求,以乡镇为单位为每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健全纸质和电子版健康档案。以县乡村包村联户形式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达到100%覆盖。继续推进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一对一帮扶工作,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在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截至9月,全县先诊疗后付费2807人次,其中总费用近1755万元,患者自付费用不足195万元。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数据信息复核、更新。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实行经济补贴、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应急帮扶、亲情关爱等帮扶救助。
(十)全面落实两孩政策,完成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
全县计生工作坚持从基础抓起、从基层做起,优服务、强管理,始终保持省、市先进位次,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力推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完善机制、创新举措,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2017考核年,全县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3.8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66,出生人口统计求实率达到95%以上,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十一)其他工作
今年我县荣获“河北省无偿献血先进县奖”, 6月份,我县被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突出重点,巩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组建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履行政府办医职能和监管职能;建立健全院长负责,院长办公会议决策的内部管理机制,实行院长年薪制。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运行管理、人才培养培训管理、后勤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深化公立医院编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按核定比例实行编制备案制,落实公立医院选人用人自主权、绩效工资分配权。
2、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以县级医院、中医院为主体,联合峪耳崖中卫生院、汤道河中心卫生院和两所辖区内村卫生室,在医疗机构产权归属和财政补助渠道不变的基础上,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争取明年6月份完成试点建设,年底做好经验总结,为下一步全县铺开做准备。二是配齐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配强基层医疗设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三是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重点人群。
3、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在医保基金总额控制基础上,推进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等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在医共体内探索医保费用“总额控制、超支分担、结余留用”机制。建立完善考核办法和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成本。
做好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工作的对接,商业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
4、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一是坚持集中带量采购原则,推进实施公立医院药品分类采购,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落实药品购销“两票制”。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同步提高诊疗、手术、护理和中医等医疗服务价格。二是健全短缺药品、低价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完善应急采购预案制度。建立重点药品跟踪监控制度。三是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中适当增加慢性病、多发病及相关专科药物的配备种类,满足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遴选效果好、价格优,应用广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建设中医药强县
1、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强化中医院建设。普及和延伸中医临床特色疗法,不断巩固优势科室建设。强化临床科室中医治疗室配套设施、依托体检科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服务;以现有的康复科为基础,积极筹备慢病管理康复中心、老年病治疗中心、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中心和临终关怀中心建设,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老年生活、疾病康复、老年病治疗与护理的各个环节上,实现医养结合、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寿命、减轻家庭人力负担、降低医保总费用的目的;巩固原有中医专科建设的同时,加大专科专病建设力度,推进中医诊疗规范进程,实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每名医生都具备治疗优势病种的能力。二是推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在县医院配置不低于5%的中医病床,开设中医科,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三是提高乡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并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对已经完成建设项目的乡镇卫生院,重点加强人员培训和适宜技术推广,充分发挥“国医堂”作用。2018年,准备完成2个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争取利用3年时间全部完成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
2、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引进中药专业人才二是做好中医药人才培养。
3、促进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联合民政、林业、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积极谋划中医药相关产业项目,争取在中医药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中草药种植与特色休闲农业等方面有所突破。
(三)谋划重点项目建设
1、宽城满族自治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方案1:选址新建,拟建筑面积7040平方米,新建保健及业务用房(包括业务科室、药房、病房消毒供应室等);新建垃圾池、配电室、污水处理、新建厕所、等配套附属设施;
方案2:与县医院合建外科楼一幢,1-3层为妇幼保健院使用,4-12层为县医院外科用房,这样既改善了县妇幼保健院医疗环境,又增加了县医院业务用房。正在进行项目选址,下一步着手准备做项目环评、可研等前期手续工作。
资金来源情况。总概算2205万元,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00万元,县级配套1005万元。
2、“医学三级影像诊断”项目
项目谋划情况。建立全县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计划投资674万元,为各乡镇卫生院配置医用数字x光机(DR),建设相应网络系统,建成乡级卫生院拍片,县级医院诊断的网络影像诊断平台中心。
资金来源情况。拟争取县本级资金670万元,其中拟争取国家老促会健康扶贫“医学三级影像诊断”项目资金370万元,自筹300万元。
3、基层医疗机构计算机管理等系统及医共同体平台项目
项目谋划情况。建立县域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部分设备已在招标采购中)
资金来源情况。计划投资800万元,拟争取北航冠新公司赞助450万元,县级配套350万元。
4、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项目谋划情况。拟对医院服务、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提升,争取京津三级医疗机构支持合作,筹划建立康复中心。
资金来源情况。拟争取上级资金130万元。
5、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项目谋划情况。拟与北京宣武医院合作成立县“脑卒中”治疗中心;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成立“眼视光”治疗中心。
资金来源情况。拟争取上述两家医院资金588万元。
(四)加强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卫生院发展需要,有计划、有重点的选送一批年轻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到省内外医疗机构深造。完善技术人才的培养、选聘机制,建立紧缺专业人才的培训计划,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技术一流、在本地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人才;选择懂经营、会管理、责任心强的人员,通过考核、公推、只选等方式,建立完善卫生院院长选聘、招考、任免、引咎辞职等制度,把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人才选拔到领带岗位上来,建立适合现代发展的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机制。
2、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县级医院:深化与三级医院的协作,探索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协作关系;注重人文关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乡镇卫生院:深化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探索建立“医共体”;实行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到乡镇卫生院服务6个月,乡镇卫生院相关岗位人员对等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制度;继续开展医疗文书书写、医院感染管理和急诊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实施卫生技术人员短期进修计划,安排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一周。村卫生所: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2次以上,累计培训时间2周以上;每3至5年免费到县、乡医疗机构进修1个月以上。落实《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实行村卫生所静脉给药准入管理。
3、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实做细
转变服务模式,积极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探索乡村医生购买服务的方式改革,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举措,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4、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
继续按照健康宽城、智慧宽城和互联网+医疗的工作部署,重点完成县级医疗卫生平台建设,为我县医共体试点工作奠定基础;加快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对接,加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完成重点人群居民健康卡发行工作,争取全县居民全面发行;将全县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心电中心、B超远程会诊等项目融入信息化建设中。
5、提升村卫生所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制定《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落实乡村医生到龄退出制度,原则上对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不再注册和聘用,确有需要的,可由村卫生所返聘继续执业。建立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和后备力量储备制度,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选派有意愿到空白村卫生所工作的临床医学类毕业生,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进修学习,经考核合格,报省、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后,安排到空白村村卫生所工作。选派无后备村医的空白村或即将出现空白村的行政村有从医愿望的初高中毕业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建议由政府出资进行为期3年以上的全日制医学教育。毕业后由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考核备案,安排到当地村卫生所工作。二是改变村卫生所管理形式。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对村卫生所实行公建民营、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由村委会委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承办,由承办的乡村医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行承担全部法律责任,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进行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联合村委会对村卫生所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拨付财政补助和继续承办村卫生所以及执业医师、乡村医生定期考核的重要依据。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贴拨付给村卫生所。对暂时没有承办人的村卫生所,采取与邻村合办卫生所、委托邻村乡村医生代管和乡镇卫生院派人承办等方式予以解决,确保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五)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优化生育全程服务
全县计生工作将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为主线,以深化全面两孩政策落实、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为重点,着力强化妇幼健康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基层网底建设。优先加快推进计生基层网络队伍建设,继续实行人事垂直管理,加快推进卫生计生执法、服务队伍整合融合;二是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实施生育全程妇幼健康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规范急救流程,确保母婴安全;三是构建计生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措施、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大力实施“亲情关爱、精准帮扶”计生特殊家庭行动。
2017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