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承办字(2018)第(136)号 类别:A
是否同意公开(是)
对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第136号建议的答复
张雅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政府出资租用公共场所作为非遗文化展示和地方满族旅游产品集散地”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非遗保护取得良好成效
截至目前,我县共保护传承县级以上非遗项目10类36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宽城背杆);河北省级非遗项目5项(热河二人转、撒河灯、宽城剪纸、千鹤柏木香、大口落子);承德市级非遗项目9项(宽城皮影、大口落子、民欢皮影、蓝印麻花布、广盛居酒业、铜板浮雕画、满族刻瓷、双杆霸王鞭、天木陈香、琢酒酿酒技艺);县级非遗项目21项(满族腰鼓点锣、满族坐堂音乐、满族音乐曲牌、满族民间歌曲、都山水豆腐、黄崖寺庙会、尖山子、小车会、土牛子跑驴等)。市级以上传承人8人。
二、非遗传习活动丰富多彩
我们为非遗项目开展传习活动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争取财政、社会资金资助“非遗”项目开展传承活动。每年重大节庆日,特别是节庆期间,举办背杆、皮影、大口落子等10余种民间舞蹈、戏曲非遗项目大型展演展示活动。县文体旅广局采取购买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形式购买了“宽城背杆”、“大口落子”、“撒河灯”、“宽城剪纸”等非遗项目,为全县市民展示宽城非遗风采。同时,将西岔沟、蓝旗地、贾家安、椴木峪、南天门、新甸子、横城子7个村列入满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打造,西岔沟村被评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宽城镇北村、龙须门药王庙村、华尖南沟门村、孟子岭王厂沟村四个村分别建立了背杆、热河二人转、大口落子、千鹤柏木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基地4个。
挖掘满族和红色文化
对宽城满族文化、红色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编纂两大类图书12部,其中满族文化丛书9部,红色文化丛书3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举办了2届满族颁金节。县政协以一号提案提出了“满族文化元素与诸多要素相结合,打造宽城特色旅游”,聘请了国内知名的满族专家对宽城满族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举办了宽城满族文化论坛,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形成了专题报告,有力推进了满族非遗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今年,我县开展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已将普查方案发至各乡镇,各乡镇正在积极开展普查工作。
整合资源,广泛宣传推介
抢抓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有利契机,加入京津冀辽蒙旅游联盟,举办了百家旅行社新闻媒体进宽城等活动,推介我县文化旅资源;与央视新闻、七频道、二频道和省市内外电视媒体合作,制作广告宣传片,重点宣传推介县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邀请中央一套、中央七套、北京一套等主流媒体来宽拍摄背杆、撒河灯、都山水豆腐、大口落子等专题节目;开展了京津冀电视媒体走进宽城交流采访活动,北京、天津、秦皇岛等京津冀十二家媒体聚焦宽城,宣传宽城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提高了宽城旅游的知名度;鼓励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省、市各种宣传展示和学术交流活动。宽城背杆、皮影、大口落子等非遗项目经常到承德、唐山、天津、北京平谷等地区开展对外交流展示活动,特别是大口落子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展演。大口落子、宽城皮影、民欢皮影这些重点传统戏曲类非遗项目展示交流演出活动已达到600多场次,这些独具宽城特色的地方传统戏剧深受各地群众喜爱,满族刻瓷、铜板浮雕画参加了承德市首届旅发大会和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北方鸟笼鸟具展,展示了较高水平的非遗手工技艺。同时,还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专场演出、民俗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对企业的建议
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可以提供展示非遗文化的展厅及场所,县非遗主管部门可以提供展示资料。如宽城逸境民俗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就设有非遗展示厅,长期展示宽城背杆、撒河灯、宽城剪纸等非遗项目,并每年举办有传承展示活动。
您提的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感谢您对文化工作关心与支持,希望您今后能够继续关注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我们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宽城满族自治县文化体育旅游广播电影电视局
二0一八年六月七日
抄报:县人大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县政府办公室(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