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病虫情报第四期--气温回升,注意及时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
2019-04-08 00时00分浏览次数:
气温回升,注意及时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
进入春季以来,我县温室黄瓜、番茄等蔬菜陆续进入结果盛期,同时也进入病虫害发生高峰,据县站3月下旬至4月初调查,目前温室黄瓜蚜虫进入发生盛期,部分温室虫株率100%,红蜘蛛、白粉虱、蓟马、潜叶蝇等虫害也开始加重发生,霜霉病、白粉病、靶斑病等病害总体偏轻发生,但也有部分温室偏重发生的。气象预报4月9~10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阴有小雨;从11日开始,气温逐渐回升。气象条件利于病虫害发生,望各农户及时防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一、蚜虫:蚜虫俗称 “腻虫”,主要发生在黄瓜上,西葫芦、番茄及叶菜类蔬菜也常发生,一般气候温暖、干燥利其发生。防治方法:48%噻虫啉悬浮剂4500~10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溶液剂4000倍液,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等喷雾。可选用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噻虫啉等药剂,棚室也可选择用异丙威等药剂熏烟防治。生物防治药剂有1%苦参·印楝素可溶液剂800倍液、0.6%苦参碱·烟碱乳油500倍液、5%除虫菊素乳油1000倍液等。
二、红蜘蛛:红蜘蛛发生危害初期至若螨始盛期是防治的最佳时间,使用杀螨剂2~3次,防治间隔期5~7天。主要药剂有:22%阿维·螺螨酯悬浮剂4000倍液、500克/升溴螨酯乳油1000~2000倍液、43%联苯肼酯悬浮剂2000倍液、16.8%阿维·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也可用3%阿维菌素微乳剂4000倍液等。生物防治可选用0.3%印楝素乳油500~100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液剂300倍液、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等。
三、粉虱:主要是白粉虱和烟粉虱,常混合发生。俗称小白蛾子,在番茄、菜豆、黄瓜等蔬菜上发生较重,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受害叶褪绿萎蔫或枯死 。粉虱排出的粪便留在果实上,可滋生大量杂菌,引起霉污,严重影响商品价值。防治方法:一是悬挂黄板;二是释放丽蚜小蜂蜂卡;三是设防虫网;四是药剂防治: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000倍液、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等,也可使用吡虫啉、鱼藤酮、联苯菊酯、溴氰虫酰胺、藜芦碱、耳霉菌等药剂,对准叶背面喷雾,棚室还可用异丙威等药剂熏烟防治。注意多数药剂不能同时杀死白粉虱的不同形态,因此必须每5天~7天喷一次、连喷3次~5次,才能达到较好效果。中、下午由于白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翔,不易喷到身体上,因此喷药时间最好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叶片背面为主要施药部位,从上至下依次喷施,有条件的宜采用常温烟雾施药机施药。
四、斑潜蝇:瓜类、豆类、茄果类、十字花科类均可发生,尤以菜豆、番茄、黄瓜等为害较重。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把植株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防治方法: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40%阿维·敌乳油1000倍液、1.8%阿维·啶虫脒微乳剂1000倍液、31%阿维·灭蝇胺悬浮剂2000倍液、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等喷雾,也可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胺、阿维·杀虫单等药剂喷雾,注意要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性。
五、蓟马:主要发生在黄瓜叶片和花瓣上,也危害瓜条, 蓟马的成虫、若虫都能锉吸植株汁液,叶片受害,被害叶片正面有针尖大小的白点;花瓣受害,可引起花瓣干枯;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畸形、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生长缓慢,果皮粗糙有斑痕,布满 “锈皮”,严重时造成落果。瓜受害,果实硬化。防治方法: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00倍液、20%呋虫胺可溶粒剂1500倍液、20%甲维·吡丙醚悬浮剂2000倍液、2.5%多杀菌素1000倍液或6%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液喷雾,也可用10%多杀菌素1500倍+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复配喷雾,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以及吡虫啉、甲维盐、吡虫·虫螨腈等药剂喷雾防治,间隔5~7天,轮换用药2~3次,注意叶片背面要充分着药。
六、黄瓜霜霉病:黄瓜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症状也是叶片上形成多角形病斑,但区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是湿度大时叶片背面有黑色霉层无菌脓,叶片不穿孔。防治方法:一是通风降低湿度,二是施用药剂防治,主要有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750倍液、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800~1000倍液、60%吡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以及霜脲·锰锌、精甲霜·锰锌、烯酰吗啉、噁酮·霜脲氰、烯酰·嘧菌酯、二氯异氰尿酸钠、氯溴异氰尿酸、氰霜唑、氢氧化铜、地衣芽孢杆菌等药剂等。
七、黄瓜靶斑病:黄瓜靶斑病又称 “黄点子病”,一般中部叶片先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左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700倍液等喷雾,也可使用咪鲜胺、苯菌灵、苯醚甲环唑、中生菌素等药剂,注意靶斑病易产生抗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和使用复配药剂。
八、白粉病:以黄瓜发生为主,青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也可发生, 5月份是发生高峰期。一般干湿交替、光照不足易发病。防治方法:一是注意通风、合理安排灌水,避免过干或过湿;二是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目前防治白粉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是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露娜森)1500~20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3000~4000倍液、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750~1000倍液等药剂,也可选用氟硅唑、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戊唑醇、嘧菌酯、醚菌酯等药剂。
九、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属细菌性病害,常与霜霉病混合发生,其典型症状是病斑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防治方法:一是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棚室内湿度,二是施药防治,主要药剂有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30%噻森铜悬浮剂400倍液、5%大蒜素微乳剂750~1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
十、黄瓜黑星病:检疫性病害,发现后立即封锁防治,典型症状是叶片出现星星状孔洞,黄瓜果实流黄褐色胶状物。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12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3000倍液、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700倍液、45%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60%吡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等均匀喷雾,特别注意喷幼嫩部分,每隔7~10天喷1次,交替选用农药,连续防治2~3次。
十一、番茄和黄瓜病毒病:保护地番茄常发生病毒病,田间常表现为花叶、条斑、蕨叶、巨芽、卷叶、黄顶、黄花曲叶等多种,黄瓜也可发生病毒病,多由粉虱、蚜虫等昆虫传毒。其中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病害,烟粉虱传毒,较难防治,要及时查治。防治方法:首先要剂防治蚜虫、粉虱,彻底清除田间和地头杂草,然后抗病毒药剂,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主要药剂品种有: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0.5%香菇多糖水剂300倍液、8%宁南霉素水剂800倍液、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2%几丁聚糖水剂400倍液、6%烷醇·硫酸铜水剂400倍液、5.9%辛菌·吗啉胍水剂400倍液、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800倍液等。此外,喷施α-萘乙酸20mg/kg等调节剂和叶面肥也能提高抗病力。
十二、灰霉病:黄瓜、西葫芦、番茄、茄子等蔬菜均可发生,低温高湿条件发生重,随着气温的回升,预计灰霉病发生将逐渐减轻,部分棚室发生严重的,可选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也可用25%啶菌噁唑乳油1500~2000倍,或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 1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注意茄子慎用嘧霉胺,以防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