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别名钻心虫,可为害玉米和高粱等作物。在我县一年发生两代,其中第一代主要在抽穗前危害,引起花叶。玉米螟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迁邻株,形成转株危害。低龄幼虫主要集中在心叶等隐藏处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大龄幼虫多钻入茎秆或雌穗。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茎秆被蛀食后,茎秆倒折率增加。
今年我县玉米播种普遍偏晚,目前受玉米螟为害的植株较少,据县站6月24日在宽城镇、龙须门镇、板城镇、化皮镇等乡镇调查,目前我县部分早播玉米田间开始出现花叶,一般田间花叶率1%左右。
另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我县26日、28日有分散性雷阵雨,其他时段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天气条件对玉米螟卵孵化和幼虫存活无明显不利影响。今年我县测报灯目前累计诱122头,蛾总量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78头,据此预计我县今年一代玉米螟中等偏轻发生,部分早播玉米田地区中偏重发生,各农户要及时防治,以减少损失。
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心叶末期(6月底)花叶株率5%-10%进行挑治,10%时进行全面普治。
防治方法:主要防治方法是撒施颗粒剂: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加水5公斤,拌入50公斤炉渣或细沙土中制成颗粒剂,亩用7~10公斤颗粒剂,撒入喇叭口内,或亩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毫升拌7~10公斤颗粒剂撒入喇叭口内,一般每株撒施1~2克。
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等药剂与甲维盐复配田间喷雾施药,或亩用48%毒死蜱乳油100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25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可同时兼治赤须蝽、粘虫、叶甲等害虫。
注意事项:撒施颗粒剂应注意安全防护,带胶皮手套;采用喷雾方法时,尽量将药液灌在玉米心叶中;高粱上的玉米螟防治,应避免使用敌敌畏、辛硫磷等敏感药剂,以免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