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承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9号提案的答复
2021-06-30 15时20分浏览次数:

尊敬的闫忠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居民小区公共环境综合整治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加强小区公共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将有关情况反馈如下:

一、“一条红线”穿始终,实现物业党建规范化。

我县坚持把物业服务管理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委“轴心”引领作用,实行层级议事向同级党组织报告制,重大事项议题要提交社区党组织商定,协商结果的合法合规性要经上级党组织审核裁定。在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中建立党组织,鼓励老党员、老干部担任业委会主任,在小区物业管理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评选优秀文明楼院、优秀业委会、文明家庭、好邻居等活动,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形成赶学比超的氛围,为顺利实施物业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二、“一套机制”促改革,实现物业体系标准化。

全县5个社区全部实现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六位一体”共同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以新一届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民主选举产生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力推进业委会组建工作,依法定程序全面完成了170个小区的业委会选举;街道、社区两级物委会以综合服务站为平台,为小区业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面对面交流互动、对接洽谈牵头引线,成功引进物业服务企业23家;实现楼长制全部覆盖,全县共产生楼长253名;高标准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站,将物业服务管理事项纳入综合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一门办理、一站服务”,打破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三、“一个创新”解难题,实现物业服务多元化。

积极推进物业服务实践创新,综合考量小区建设面貌、入住人数、居民意愿等因素,对全县170个住宅小区精准分类,实施三种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切实满足居民对物业管理的多元化需求。新建住宅小区推行物业企业服务的管理模式,由住建部门组织招投标或协议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55个居民住宅小区全部实现市场化管理;条件较好的38个老旧小区推行准物业服务的管理模式,业委会发挥职能作用,组织业主大会出台物业管理费收取办法、车辆管理办法等制度,年初根据物业管理的收支费用做预算,分摊各户,筹集资金聘请专业人员开展物业服务,实现物业服务专人专管;针对条件不成熟的老旧小区推行物业服务自治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扬居民民主自治,发挥楼长的桥梁作用,组织住户排班,开展小区卫生打扫、值班值守等自治管理,满足居民的基本物业服务需求。垃圾清运、公共设施修缮等公共事务由政府统一安排解决,使全县小区达到物业化管理水平。

四、“一个办法”规运行,实现物业奖惩制度化。

出台并落实《宽城满族自治县城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考核奖补办法(试行)》,由城区街道办事处牵头,联合住建、民政、城管、财政、公安和消防等部门,依据《宽城满族自治县普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等级标准》,对三种物业管理模式的住宅小区进行每两个月一次的精细化考核,年终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补资金。连续两年考核“较差”的业主委员会和楼管会,由社区居委会指导业主大会进行改选。依据考核结果和小区户数,给与业委会成员840--1800元不等的补贴,充分调动业委会、楼管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五、“一张网格”夯基础,实现物业管理精细化。

建立“5-48-170-1794”四级网格,即5个社区大网格,48个区片中网格,170个小区小网格,1794个单元微网格,下一级网格长任上一级网格员,形成全覆盖、大闭环的社区管理架构。网格员依托网格微信群,完成上传下达、下情上报,把物业服务与管理触角延伸到服务管理的方方面面,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双向传达的良性循环网格模式,引导和带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切实以小网格精细治理支持社会平安稳定。2020年至今,协调老旧小区安装门禁98个,规范小区内停车位626个,清除私搭乱建1121处,切实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整洁的生活环境。

 

 

 

 

 

 

 

 

 

 

 

 

 

 

 

 

 

 

 

 

 

 

领导签发:王耀霆

联系人及电话:刘文超 6862053

抄报:市人大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