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查治一代玉米螟和二代粘虫
2024-06-20 11时18分浏览次数:


玉米螟别名钻心虫,主要为害玉米和高粱等作物,在我县一年发生两代,其中第一代玉米螟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一代玉米螟低龄幼虫主要集中在心叶等隐藏处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大龄幼虫多钻入茎秆或雌穗。

粘虫别名粘虫别名夜盗虫、剃枝虫、五彩虫,主要为害谷子、小麦、玉米、高粱、稻等禾谷类作物,也可为害蔬菜等作物,在我县以为害谷子和玉米为主,常将叶片吃成大量缺刻,严重时几天就可将作物叶片吃光,为害很大。

据县站6月17至19日在宽城镇、化皮溜子镇、龙须门镇、板城镇等乡镇调查,目前我县部分地块进入玉米螟卵孵化和低龄幼虫期,田间零星可见被为害的玉米花叶;二代粘虫目前未发现为害。据统计,截至6月19日,我县一盏测报灯累计诱到玉米螟成虫77头,比去年多36头;粘虫累计诱蛾1头,比去年多1头。另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几日我县天气以晴间多云和阵雨为主,无大的降雨过程,对玉米螟和粘虫发生无不利影响,因此预计今年我县一代玉米螟中等发生,局部地块和个别玉米螟喜食品种(如粘糯玉米、甜玉米等)偏重发生,二代粘虫预计轻发生,各农户要及时防治,以减少损失。

玉米螟防治方法:心叶末期(6月底)花叶株率5%-10%进行挑治,10%时进行全面普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虫剂喷施。同时兼治玉米蚜虫、赤须盲蝽、粘虫、棉铃虫等害虫。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喷洒。也可向玉米喇叭口内撒施颗粒剂进行防治,如辛硫磷、溴氰菊酯等,或将上述药剂兑细砂撒施,一般每株2克左右。

粘虫防治方法:当幼虫2-3龄期,谷、麦、水稻田平均每平方米20头,玉米、高粱田每百株达10头时,采用幼虫防治措施,可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茚虫威等或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低龄幼虫可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和灭幼脲;粘虫大量发生时,可在粘虫幼虫迁移危害时,撒30厘米宽的药带进行封锁。

注意事项:目前温度较高,晴天施药应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中午高温阶段应避免施药,以防中毒;撒施颗粒剂应注意安全防护,带胶皮手套;采用喷雾方法时,尽量将药液灌在玉米心叶中;高粱上的玉米螟防治,应避免使用敌敌畏、辛硫磷等敏感药剂,以免产生药害。


联合发布单位:宽城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宽城满族自治县气象局

报送: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承德市植保植检站,县委办、县政府办、农业农村局、气象局、电视台、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区域站、重点村及重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重点专业合作社及重点家庭农场、种植大户